2008年高考大綱文綜歷史部分較去年變化較大,無論在考點安排還是在表述方面都有新的變動,一共修改了37處,新增了一批知識點,也刪除了一些內容,還有某些知識點提法有變化。
【考綱解讀】
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(tǒng)考大綱文綜歷史部分增加內容具有以下特點:
1.注意與新課標內容對接。例如:經濟方面的內容、近代化問題、史學等;
2.增加對農民問題的考查,涉及農村改革、農民起義等。如明末農民起義、太平天國起義、解放區(qū)的土地改革等。
3.經濟方面的內容和近代化問題受到重視。例如:夏、商、西周的社會經濟,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(增加北方部分),洋務運動的興起、發(fā)展和效果,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(fā)展、新文化運動、五四運動(考查內容進一步細化)等;
4.改革方面的內容增加較多。例如:慶歷新政、清政府的“新政”和“預備立憲”、解放區(qū)的土地改革等;
5.突出思想方面的改革、論戰(zhàn)。如增加了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(zhàn)、“革命派”與“?;逝伞钡恼搼?zhàn)等。
6.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十年,考查內容進一步細化。非洲、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受到關注。
【備考建議】
1.要回歸基礎、牢牢抓住三個“基本”。重視教材、重視主干知識,即抓住基本概念的理解,基本線索的清理、基本結論的證明。
2.新增內容應受到重視,考查的可能性較大,并應該用新課標的理念來審視這些內容,加強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。
3.注意新增加內容和主干知識的鏈接,注意加強這一方面內容的整合。例如:解放區(qū)的土地改革和前幾次土地改革的聯(lián)系和區(qū)別,進而思考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政策的不斷變化等。
4.要科學整理專題、力求歷史與現(xiàn)實統(tǒng)一。以問題來設計專題,而不應是歷史知識的簡單排列,歷史專題要有現(xiàn)實價值?!醢矐c一中胡忠
上一篇文章:解讀安徽高考:政治題在書外 關注熱點關注生活
下一篇文章:解讀安徽高考:地理學會用學科知識分析問題
本網站的信息及數(shù)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,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,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